當(dāng)前位置:首頁 >影樓攝影 >攝影器材 >2019遲來的幸福 詳評賓得全幅單反K-1

攝影器材 2019遲來的幸福 詳評賓得全幅單反K-1

文章來源:浩蓉芬   我要投稿  

 

前言

 

 

  在中國攝影界有四大假命題,分別是:佳能憋大招;尼康一點二;賓得出全幅;索尼要倒閉。

 

  賓得的全幅要是從2001年算起的話,各位攝友等了有15年了,終于2016年,賓得出了K1,算是完整了自己的產(chǎn)品線,也算是給廣大攝友一個交代。至少到16年,“四大假命題”只剩下三個了。作為最后出全幅的廠家,賓得的K1到底怎么樣,本文將作一些評價,下面開始正文。

 

  K1的綠色表現(xiàn)的真不錯:

 

 


第一章開始正文前不得不說的事情

 

  首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找麻煩,所以,這篇文章并不主要涉及K1和其他機器的對比。其中有些章節(jié),比如超解析,比如寬容度,沒法不做對比,我也盡量淡化處理。
畢竟自從P家出了K1,各種黑和粉和看似粉的黑和看似黑的粉都紛紛粉墨登場了,雖然我知道哪些可能是公關(guān)公司的代理,哪些肯定不是,但是我還是怕麻煩,畢竟我的主業(yè)是通訊,不是打嘴炮。

 

  所以,我在這篇文章里面會淡化處理K1和其他機器的對比。我自己有的全幅有D800、A7R2、5D3、M240、K1。所以,如果大家想看詳細的橫向?qū)Ρ鹊脑,未來我再來寫吧,本文就欠奉了。我一直秉承:不能給出原片的測試就是忽悠,既然我都這么說了,

 

  那么我給出原片,請各位申請baidu云盤。地址是:http://pan.baidu.com/s/1bo6L7mZ


里面含有以下內(nèi)容:


1、最新的DCU
2、D800PKK1超解析的JPG+RAW
3、K1PKD800超解析的JPG+RAW,打開動體補正
4、K1PKD800超解析的JPG+RAW,關(guān)閉動體補正
5、K1過曝寬容度測試,0到+5EV
6、K1欠爆寬容度測試,0到-5EV

 

還是綠色:

 

 

 

論壇原帖地址:遲到的幸福----賓得K1全副相機(兼評HD小微)(第二次修正篇)

 

 


第二章全幅,全幅,全幅

 

  全幅到底有什么好的?客觀的講,現(xiàn)在的APS其實已經(jīng)夠好的了,比如像賓得的K3II,NIKON的D500,SONY的A6300,那么為什么那么多的朋友還是執(zhí)著于追求全幅呢?看來全幅必定有什么魔力。

 

  那么我來總結(jié)一下全幅到底有什么好的?

 

  首先就是全幅的虛化比APS來得好。對于鏡頭來說,由于物理焦距是不變的,因此,無論是FF還是APS,在同一個聚焦的平面上,焦內(nèi)成像的絕對物理直徑是一樣大的,
但是,由于FF的相場(成像的絕對面積)比APS大,所以,除非是照片的內(nèi)容全部都在焦內(nèi)(一般稱為全景深),否則,F(xiàn)F由于焦外的比例比APS來的大,因此,整張照片來看FF的虛化就會比APS來得好。

 

  必須注意的是,這里我說虛化,不是說景深,因為由于無論是FF還是APS,由于焦內(nèi)成像的絕對物理直徑是一樣大的,因此景深其實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主觀感受上的虛化程度。

 

  第二點是相同物距相同構(gòu)圖下全幅的焦外比APS來得好焦外好不好,其實本質(zhì)上的原因是因為光的折射,一般來說任何鏡頭說到底都可以等效為一個凸透鏡(等效凹透鏡也是有滴,比如顯微攝影,但是我們一般用不到)。定焦鏡頭可以認為是一個等效的凸透鏡,變焦鏡頭可以認為是無數(shù)等效的凸透鏡。光折射會引起分光,焦外的劣化,比如二線性、比如不夠柔和,在相同鏡頭設(shè)計結(jié)構(gòu)下,這些劣化本質(zhì)是由于分光引起的。所以,在相同鏡頭設(shè)計結(jié)構(gòu)下,相似的制造成本下,分光越少的鏡頭,焦外越好。

 

  而在相同物距和相同構(gòu)圖下,F(xiàn)F機器可以比APS機器使用更長的鏡頭。焦距更長的鏡頭意味著視角越小,光線的折射率越小,F(xiàn)F在相同鏡頭設(shè)計結(jié)構(gòu)下,相似的鏡頭制造成本下,可以獲得更好的焦外。

第三點就是,一般來說FF可以獲得更好的成像質(zhì)量

 

  說白了就是在相同物距和相同構(gòu)圖下,F(xiàn)F機器可以比APS機器使用更長的鏡頭。由于更長的鏡頭本質(zhì)上更好設(shè)計,為什么更長的鏡頭更好設(shè)計?請參看下文關(guān)于120鏡頭的設(shè)計討論: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12143-1-1-2.html


因此,在不考慮拍攝者的水平的前提,以及其他前提下,F(xiàn)F相對于APS可以獲得更好的成像質(zhì)量。

 

第四點是,在同一時期,一般來說全幅的寬容度更好

 

  在我之前的評測里面,比如下面這一篇: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84285-1-1-2.html

  可以發(fā)現(xiàn),同一時期,全幅的寬容幅度一般可以比APS的強2個EV左右,當(dāng)然,這里不能考慮5DS這樣的異類。這是為什么呢?從數(shù)學(xué)上講,只要是機身的模數(shù)轉(zhuǎn)換位數(shù)一樣,比如14BIT的機器,那么機器的寬容度應(yīng)該是一樣的。

 

  只是這個理解太理想,太講臺化了。實際應(yīng)用中,不考慮生產(chǎn)工藝的進步,只考慮同時期的對比,寬容度的瓶頸其實是單個像素的通光量。在光強度一樣的情況下,面積就是寬容度的瓶頸。這就是為什么5000萬的5DS表現(xiàn)出來的寬容度甚至不如K3II,因為5DS和K3II在相同環(huán)境下單個像素的通光量基本一致。

 

  再加上佳能芯片的算法一直以來不重視寬容度,所以,5DS有這樣的結(jié)果也就不奇怪了。而,現(xiàn)階段的相機無論是APS還是FF,機器的絕對像素數(shù)量普遍是2400萬像素到3600萬像素,那么,在像素不相差一倍的情況下,F(xiàn)F機器的單個像素大小明顯會比APS機器來的大,所以,寬容度會有2EV左右的區(qū)別也是題中應(yīng)有之意了。說一句中幅,中幅機器,比如H5D50C、645Z之類的,寬容度比FF大。本質(zhì)上也是這個原因。

 

 

 

 

 

第三章三防

 

  首先聲明的是,IPX的防水等級里面,除了最高級以外,其他是短時間防水的,比如半小時、一小時的。賓得的機器短時間防水沒事,下大雨長時間使用就相當(dāng)于泡在水里面了,還是要小心的。

 

  我自己的機器,K3、K3II、K1、645Z臟了都是直接用水沖沖,這其實也是短時間防水,請各位不要學(xué)我。

 

轉(zhuǎn)貼自己寫的一段如下:

 

  因為工作原因,我出差多,一年基本上都在飛來飛去。對于旅游機器的選擇有發(fā)言權(quán)。旅游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防水,而且防水等級越高越好。能防水當(dāng)然也能防沙塵了。

如果你去看看絲綢之路,恭喜你,漫天的細沙,如果你的機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說沙漠太熱,要去山區(qū),恭喜你,山上隨時一場傾盆大雨,如果你的機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說要腐敗的海島游,恭喜你,細沙+傾盆大雨隨時恭候,如果你的機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說我要去發(fā)達國家,恭喜你,有各種紅酒、咖啡招呼你,一不小心你的機器就見了耶穌,如果你的機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說我要去亞非拉,恭喜你,所有不確定性因素全部齊全,塵土滿天飛比比皆是,如果你的機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說我去南極總行了吧?恭喜你,除非你永遠不將機器放地上。
好吧,你說我郵輪玩總行了吧?我會告訴你,我的D3000就是報廢在船頭浪上。

  舉這么多例子,就是為了說明,旅游,其實一切皆有可能。君不見NC的專業(yè)機、專業(yè)鏡頭全是耐候的?人家為什么這么設(shè)計?就是因為野外操作不能讓機器束縛人不是嗎?否則你帶相機干什么?

 

  前面舉的例子有點夸張。輕度旅游的時候,旅游相機最常遇到的敵人其實是冰淇淋和可口可樂。對于防水的機器,你放在自來水龍頭下面沖沖就行啦。但是,沒有防水的機器可就麻煩了,尤其滲到轉(zhuǎn)盤、按鈕里面去的可樂、果汁之類的,會造成接觸不良和機械黏粘。所以,旅游相機第一要務(wù)就是需要三防機器。

 

  轉(zhuǎn)帖結(jié)束,那么,K1的防水究竟怎么樣呢?看我本章前面放的一張圖就行了,事先申明,別學(xué)我,學(xué)我搞壞機器了我也不賠。

 

 

 

 

 

第四章體積

 

  曾幾何時,我不明白國人何以喜歡大而粗壯的攝材?難道說大家不知道亞洲人的力量和身體都是相對比較弱小的嗎?攝材其實對于中國人來說越小越輕越好,背著器材爬珠峰的時候我甚至想把器材全部扔掉,生不如死啊。

 

  K1是我目前見過的最小的全幅單反,就連和微單比也不見得大。不過話說回來,全幅微單加上鏡頭其實也沒比單反小多少輕多少。比大小的照片:

 


第五章國行和GPS

 

  首先我來說說這次國行的定價,賓得的繽紛會會員(沒有賓得機器也能注冊),價格是13XXX,我原指望K1是1W5的機器,結(jié)果1W3就買到了。

 

  就像我原指望X-PRO2是8K的機器,路過香港,帶了8K去買,結(jié)果被告知信仰要充值。而K1的水貨價連上轉(zhuǎn)運費,我記得是13000左右,可能13000不到一點,換句話說行貨和水貨相差不大,幾百塊而已,但是行貨有2年質(zhì)保(一年+延保一年)。

 

  所以,我覺得無論怎么算都是行貨的K1更劃算。所以,我最終買的也是行貨。

 

  由于我自己是做通訊的,我知道國內(nèi)只要和衛(wèi)星進行通訊就都要無線電通管局的審批,審批倒是不花什么錢,但是,官僚的辦事效率你也懂,基本能讓你把黃花菜等涼了,所以,我也沒見哪個相機企業(yè)的GPS功能在國內(nèi)不被砍掉的。

 

  但是,K1這次的GPS我覺得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理光的最大誠意了,或者說鉆了最大可能的文字空間了。這么說吧,除了海外版的“軌跡日志”沒有以外,
最大的功能,“追星”是保留的。所以,我認為K1的GPS的閹割不影響它的功能。

 

  什么叫追星呢?就是說K1拍星星的時候長曝光,打開追星功能后,K1會根據(jù)日期、時間、經(jīng)緯度、來計算地球自轉(zhuǎn)的拍攝地點角速度,然后利用CMOS防抖來逆向移動CMOS,
使得一定時間內(nèi)的長曝光不會出現(xiàn)星軌。我在K3II上做過測試,1-2分鐘的曝光,星星能保持一個點,說明書上說最大5分鐘,不過我沒用過這么久。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上面我說的時間,凡是拍星星的人就會知道這有多了不起,省掉一個星軌儀和各種繁瑣的過程啊,如果不帶星軌儀,也沒有K1的話,拍星星一般曝光不能超過15秒,最大不能超過20秒,30秒已經(jīng)非常將就了,再往上怎么看都不能算是一顆星了。

 

紅色沒有溢出:

 

 

 


第六章看來K1還是個旅游機

 

  賓得大概是做旅游機上癮了,
K3是旅游機,詳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376353-1-1-2.html
K3II也是旅游機,詳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79094-1-1-2.html

 

  結(jié)果,K1看起來還是個旅游機。體積重量是現(xiàn)在FF單反中最小的了吧?賓得的鏡頭也小,還能防水,還能追星。你說他是不是旅游機?只是,真正旅游,我還是必然會帶著K3II,或者說,K3II和K1都要帶。看這篇: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565933-1-1-2.html

 

  旅游的時候并不是所有情況下幅面越大的器材越好用。有時候為了獲得大景深甚至全景深,F(xiàn)F的機器我會用到F22,比如下面的這張“珠峰前的瑪尼堆”,即便用到了F22,仍然不能獲得全景深。

 

 

  但是,如果你旅游的時候會帶上妹子,那你還是帶上FF機器吧,而且,F(xiàn)F此時必須要帶,切記切記。所以,我如果和我老婆一起旅游,苦的是我,要帶一個FF,一個APS。

 

 

 

 

 

第七章像素偏移超解析

 

 

  該功能其實是K1對比其他所有FF機器的最大不同,我覺得這個名字取的不好,“像素偏移”指的是手段,“超解析”指的是最終達成的結(jié)果。但是這個結(jié)果描述太模糊,“解析”是什么?多厲害的解析叫“超”呢?所以,才會有很多朋友認為這個超解析就是簡單的照片拼接。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下面的文章我盡量寫的通俗易懂,還是看不懂的朋友只需要記住,賓得的這個像素偏移超解析相當(dāng)牛就行啦。牛到什么地步呢?答案是拍風(fēng)景比645Z還要強。

 

  如果將自然界的畫面解構(gòu)成一個個點的話,那么這個點可以是任何可見光的顏色,而,任意一個顏色都可以用三原色的不同構(gòu)成比例表達,數(shù)碼相機一般是RGB,當(dāng)然原色不一定是三種,即便三原色也不一定必須是RGB。(下面的討論全部基于RGB的分色)

 

  那么換句話說,自然界的任意一個點的色彩都應(yīng)該由一個紅、一個綠、一個藍來描述。而現(xiàn)在的CMOS一般來說是下面的樣子(不考慮X3)

 

 

  那么問題就來了:最終輸出的照片的一個點在物理上其實只對應(yīng)了CMOS中一種有色點。以紅色為例(藍、綠色也是一樣的):上圖中遇上不是紅色CMOS點的位置怎么知道紅色分量是多少呢?

 

  答案是數(shù)學(xué)插值。最簡單的插值算法是線性插值,說白了就是兩個相鄰紅色點之間的紅色分量平均分布。復(fù)雜的插值算法會考慮更多相鄰的物理紅色點的分量計算得到。比如:最近鄰插值、雙線性插值、二次曲線插值、N次曲線插值和立方卷積插值等等。但是,無論怎么插值,綠色和藍色格子里面對應(yīng)的自然界真實色彩的紅色分量都是估算出來的。同樣,綠色和藍色也有一樣的問題。

  

  那么可以下結(jié)論的是:傳統(tǒng)CMOS成像中任意一個點的RGB三原色分量都有兩個分量是估算得到的。賓得發(fā)明的像素偏移超解析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認真看一下下面這個圖:

 

  我不懂日文,但是這個圖還是能看得懂的。這個圖應(yīng)該這樣讀
第一張圖顯示的是正常CMOS拍照的情況;
第二張圖顯示將CMOS下移一個像素拍照的情況;
第三張圖顯示將CMOS下移一個像素后右移一個像素拍照的情況;
第四張圖顯示將CMOS下移一個像素后右移一個像素后上移一個像素拍照的情況;

 

  四張照片拍完后自然界中任意一個點都對應(yīng)了CMOS中的一個紅色、一個藍色、兩個綠色。也就是說,超解析CMOS成像中所有點的RGB三原色分量都不是估算的。
而是真實測量得到的數(shù)值。

 

  舉個例子:如果是3600萬像素的CMOS,

 

  普通成像技術(shù):最終得到的是3600萬像素的照片。


其中3600萬個紅色分量,3600萬個綠色分量,3600萬個藍色分量
3600萬個紅色分量中:1200萬個是CMOS真實測量的,2400萬個是估算的;
3600萬個綠色分量中:1200萬個是CMOS真實測量的,2400萬個是估算的;
3600萬個藍色分量中:1200萬個是CMOS真實測量的,2400萬個是估算的;

 

用超解析技術(shù):最終得到的還是3600萬像素的照片。
其中3600萬個紅色分量,3600萬個綠色分量,3600萬個藍色分量
3600萬個紅色分量中:全部都是CMOS真實測量的,無估算值;
3600萬個綠色分量中:全部都是CMOS真實測量的,無估算值;
3600萬個藍色分量中:全部都是CMOS真實測量的,無估算值;

 

 

 

 

第八章超解析技術(shù)和多次拍攝拼接后縮圖技術(shù)完全無關(guān)

 

  為什么要單開這一章呢?那是因為很多一知半解的朋友以為超解析和普通相機拍四次拼接后縮圖一樣。這個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超解析要解決的問題是:單層的CMOS一個點只能分辨一種原色的強度,而最終成像的一個點卻有三種原色的強度,那么另外兩種原色其實是機器猜測的。猜測的結(jié)果就是成像質(zhì)量下降。

 

  普通相機拍四次拼接后縮圖。拍四次的環(huán)節(jié)中的照片數(shù)據(jù),仍然有66%是猜測的色彩強度,拼接不能解決猜測色彩強度這件事,因此,拼接后的大圖的照片數(shù)據(jù),仍然有66%是猜測的色彩強度,而縮圖本質(zhì)上就是機器猜測,無論什么縮圖算法都是根據(jù)未縮前的周圍點的色彩,計算出縮圖后一個點的色彩。
所以,縮圖后的照片數(shù)據(jù),100%都是猜測的。

 

  所以,超解析和普通相機拍四次拼接后縮圖,無論從原理還是結(jié)果上都完全沒有可比性。

 

  這個照片和超解析無關(guān),只是表達一下有翻轉(zhuǎn)屏的相機其實很爽:

 

 


第九章加強版的超解析加強在哪里了?

 

K3II的超解析最大的問題是
1、不能拍攝輕微運動的物體,
2、不能手持拍攝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同一個問題。換句話說,相機相對于被攝物的輕微位移也不可以。

 

  這就大大的壓縮了超解析的應(yīng)用范圍了。在K3II上,如果出現(xiàn)了輕微運動就會出現(xiàn)拼圖錯誤的小格子(不100%看不出來的),但是,K1采用了出現(xiàn)輕微運動時,也就是出現(xiàn)不能拼合的時候,采用某一張照片的局部來代替。具體照片,請自行下載baidu云盤上的原圖。

 

  至于這個技術(shù)用于手持超解析會怎么樣呢?我的體會是基本上成功率沒太大變化,K3II以及K1以我為例的話,手持超解析的成功率都大約是10%左右。手持超解攝影器材析,鐵手仍然必不可少。我自己的話,ISO100,標頭可以做到1/4秒,80%的成功率。

 

 

 

 

第十章類似超解析的技術(shù)及探討

 

  超解析技術(shù)的本質(zhì)是為了杜絕機器猜測色彩分量,因為機器猜測必然帶來畫質(zhì)劣化,只有用CMOS實際測量才能得到這個世界最真實的色彩。完全感光元件測量,無機器猜測技術(shù),現(xiàn)階段其實還有兩個。

 

 

  第一個是適馬的X3技術(shù)這個技術(shù)的原理很簡單,就是CMOS做成3層的,因此,每個點的三個三原色分量都是實際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但是這個技術(shù)有個致命缺陷,那就是上面的CMOS層會對底下的CMOS層造成光線強度衰減,雖然很少,但是卻存在,如果下面的CMOS層獲得了一定的色彩強度,那么可以用算法彌補上層衰減的量,而如果下面的CMOS層獲得的色彩強度=0,那么機器就不知道原始入射光到底是沒有這層的色彩分量呢,還是量少被衰減掉了呢?所以適馬的機器偶見無中生有的色彩。

 

第二個是3CCD或者3CMOS技術(shù)

 

  這不是新技術(shù),老式攝像機早就用了,但是這個技術(shù)確實可以杜絕機器猜測色彩分量,不過這個技術(shù)也有問題。

 

  首先的問題就是,任何成像的有色光都會增加一個反射面一個入射面,無論怎么做鍍膜,都會對成像有影響,所以至今未見照相機采用此技術(shù),而攝像機對靜態(tài)畫面要求不高,因此,這個技術(shù)倒是在攝像機領(lǐng)域遍地開花。


第二個問題是,這個技術(shù)太占地方了,但是,如果用上微單+單反的法蘭距,空間問題倒是可以解決,只是短法蘭距的微單就沒希望用這個技術(shù)了。
第三個問題是,這個技術(shù)成本太高,需要三個CMOS,CMOS的成本隨著面積的增加呈現(xiàn)指數(shù)上升,攝像機的CMOS小,三片成本也不高,但是,照相機動不動就是APS,135,甚至120,一個機器用三片CMOS,這個成本實在是有點難以控制。

 

  其實還有一種解決方式,就是將傳統(tǒng)CMOS的4個點對應(yīng)一個自然點。但是這樣做有兩個結(jié)果:CMOS的像素增加4倍,但是輸出像素不變CMOS像素不變,但是輸出像素是原來的1/4

 

  第一個結(jié)果帶來的副作用是:單個CMOS的感光面積下降,信號變?nèi)醭稍瓉淼?/4(考慮到伺服電路和刻槽,可能1/4都不到),噪音電流(等同于生產(chǎn)工藝)不變的情況下,
信噪比至少降低為原來的1/4,高感至少下降4檔,且成像的寬容度大大下降。

 

  第二個的結(jié)果帶來的副作用是:輸出照片的顆粒度加強,以現(xiàn)階段全幅民用最高像素的5000萬來說,一下變成1250萬,一夜變到解放前。所以,傳統(tǒng)CMOS的4個點對應(yīng)一個自然點的方式在現(xiàn)階段的制作工藝下是不可行的。

 

 

 

 

第十一章超解析的實際體會

 

  K3II的超解析在分辨率上就能干掉D800和A7R2了,
見如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84285-1-1-2.html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85693-1-1-2.html

 

  因此,K1的超解析在分辨率上能干掉市售的所有全幅機器,那是沒有疑問的。

 

  下面我來爆料:如果不考慮虛化,不考慮色散、不考慮其他所有東西,僅僅考慮出圖的解析力的話,K1比645Z和H5D50C來的厲害。我不上圖,看官不信就算。

 

  基于此,我懷疑645Z的帶超解析的下一代機器也快來了。至于全幅,K1究竟比D800厲害多少?注意,這里并不是對比K1超解析和D800的解析力哪個更好,而是在看K1超解析比D800強多少?畢竟K3II就已經(jīng)證明當(dāng)時的超解析比D800的解析你更厲害了。我提供原片,看官在baidu云盤上自行下載,地址在文章開頭有。對于150多兆的照片來說,論壇的1M限制完全沒法表現(xiàn)K1的超解析,所以,我也就不打算貼圖了。

 

 

 

 

 

第十二章大大進步的對焦

 

  我知道P家的粉絲曾經(jīng)非常非常郁悶的就是P家的對焦。但是從K3時代起,K3、K3II這兩個機器的對焦其實還是不錯的。人類歷史上總共出現(xiàn)過兩種自動對焦技術(shù)。

 

第一種是Honeywell發(fā)明的鏡頭自動對焦技術(shù)。
參看: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12143-1-1-2.html

第二種是ZEISS的膠片自動對焦技術(shù)。
參看: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12143-1-1-2.html

膠片對焦本身有很多優(yōu)勢,比如:
1、鏡頭只要卡的上就都能自動對焦
2、對焦距離短,對焦可以極快

 

  但是,這個技術(shù)最終無疾而終,原因是,實在是太難做了。首先就是膠片本身可能并不平,當(dāng)然CMOS不存在這個問題。第二就是精度實在要求太高,當(dāng)然這個現(xiàn)在也不存在問題。不過,即便今天,使用久了,機械磨損造成的曠量怎么辦?換句話說,撇開專利問題,今天的SONY還真能做出這種東西出來(不考慮壽命)。

 

  不過,我不認為他會做。主要原因就是,如果他做了,他的那些原生鏡頭賣給誰去?從商業(yè)上考慮,我認為除非SONY快倒閉了,否則它不會做這個CMOS移位對焦系統(tǒng)。下面來說說常見的自動對焦。

 

無論哪個廠家的機器,對焦系統(tǒng)都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描述:


1、對焦速度
2、對焦正確性
3、對焦精度

 

  上述三點是不一樣的。我自己NIKON的機器用的最多,就用NIKON來打比方。nikon機器無論怎么以下犯上,等級之間的對焦三要素是涇渭分明的。即便是同一個對焦模塊,調(diào)教也完全不一樣。舉個例子,D200和D3000,直接看對焦模塊的名字,可能D3000更高級一些,但是,實際的調(diào)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綜上所述,我一直以這三個關(guān)鍵點來衡量一臺機器的對焦情況。

 

我先解釋一下三個要素的實際意義:

 

  對焦速度指的是鏡頭轉(zhuǎn)動的快慢。我喜歡這么測量:用鏡頭蓋蓋住鏡頭,半按快門,這時候鏡頭就會來來回回轉(zhuǎn)個不停。測試轉(zhuǎn)一定次數(shù)的時間就知道鏡頭的速度了。比如讓鏡頭轉(zhuǎn)滿50次等等。如果你浸淫過足夠多的鏡頭,可以從轉(zhuǎn)速就能判斷大致的鏡頭對焦速度了。

 

  對焦正確性指的是如果我對焦在一個細小的物體上,相機會不會判斷對焦到背景?這個和對焦速度無關(guān),我認為也和鏡頭無關(guān),應(yīng)該和機身的算法有關(guān)。

 

  對焦精度指的是這樣的:嚴格的講鏡頭合焦只在一個點,也就是說任何鏡頭的景深光學(xué)上都應(yīng)該是0。但是由于有可忍受的焦外彌散圓的的存在,因此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模糊是可以接受的;蛘哒f在一定范圍內(nèi)的模糊,傳感器或者人眼是不能感知的。因此才會有焦外、焦內(nèi)的差別。對焦精度指的就是鏡頭停住的地方的最銳利的那個點和我期望的點是否完全重合。

 

  現(xiàn)代相機上的馬達大體上有三種,分別是步進馬達、超聲波馬達和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其實步進馬達也不是全面差于超聲波馬達。關(guān)于這兩個馬達的原理我就不說了,感興趣的自己baidu吧。

 

  步進馬達的最大好處是,廉價、耐用、設(shè)計簡單,而且,錯誤不累積。壞處是,如果需要大扭力,那么馬達本身會做的比較大。其實還是比超聲波馬達來的小的,只是,超聲波馬達,尤其環(huán)形的或者弧形的,可以將鏡頭和馬達設(shè)計在一起,光學(xué)組件從馬達里面穿過去,但是步進馬達就不行了。還有一個情況是錯誤不累積,這很重要。錯誤不累積意味著馬達的一次機械失調(diào)會在下一次轉(zhuǎn)動的時候清零。同樣,超聲波馬達的優(yōu)點是轉(zhuǎn)速低,扭力大,噪音低,用在鏡頭上空間小。但是,壽命短,價格高。

 

  現(xiàn)在相機采用的驅(qū)動鏡頭的方式大體上有兩種,分別是鏡頭馬達和機身馬達。機身馬達都是步進馬達,鏡頭馬達則上述三種都有。

 

說回K1

 

  對焦速度上面,K1的機器有兩種鏡頭驅(qū)動方式,一個是機身馬達驅(qū)動,一個是鏡頭馬達驅(qū)動。一般來說各廠家的機身馬達都差不多大,采用的是步進馬達。K1的機身對焦速度和D800這樣的機器是差不多的,都不算快。但也勉強夠用了。

 

  現(xiàn)在的相機系統(tǒng)一般都采用鏡頭馬達驅(qū)動的方式,因此,K1+新鏡頭的對焦速度其實取決于鏡頭,而不取決于機身。一般來說環(huán)形或者U形超聲波馬達會有較快的對焦速度。賓得在鏡頭馬達上的技術(shù)積累其實是落后于佳能和尼康的,所以,賓得的鏡頭對焦速度落后于佳能和尼康,但是落后的并不多,慢一點,也慢的不大。再說一遍,這不是機身的錯。

 

  如果不是為了抓拍的話,其實是夠用了,什么樣的抓拍是它的極限呢?見下圖

  我兒子側(cè)方迎面跑來,大概有90%的成功率。下面連拍10張的結(jié)果,基本上張張都OK,這個已經(jīng)是不錯的成績了。注意,我特意叫他從一顆樹后面跑過來的:

 

 

 

 

 

 

 

 

 

 

 


拍飛翔的鴿子大概有20%-30%的成功率。

 

 

 

 

 

 

  對焦正確性上面,K1的對焦正確性達到了全幅機器的普遍水準。其實,無論是NC還是S,對于細微的拍攝物件,都是隨便找一個方向?qū)^去,算法選擇性極低,但是加上芯片攝影技巧的算法選擇性后整體正確性是大于50%的。

 

  賓得以前的處理是這樣的:對于細微的拍攝物件,以前的賓得不是會對到背景上去,而是會猶豫不決。具體表現(xiàn)是會停在那里不知道往哪里轉(zhuǎn)。這時候你需要人為給他一個方向,然后他才會開開心心的轉(zhuǎn)過去。嚴格地講這種處理方式的對焦正確性是0

 

  現(xiàn)在K1采取了比較大眾化的處理方法,好與不好看官自評吧,我覺得是好。

 

下面來說對焦精度

 

  我曾經(jīng)和NIKON的工程師聊過對焦的事情。


對方認為:
1、機身驅(qū)動AF必然會有誤差,因為螺絲刀的機械曠量導(dǎo)致的。
2、鏡頭驅(qū)動AF理論上可以做到?jīng)]有誤差。

 

  先說說第一個,機身驅(qū)動。由于機身空間比較大,因此,一般廠家都偏向于在機身里面搞一個大扭力的步進馬達?梢詽M足一般鏡頭的驅(qū)動力,同時降低成本,壽命還長。
問題是,噪音相對較大。

 

  其實噪音還好,最大的問題是,螺絲刀連接部分必須要有機械曠量。否則鏡頭卡上機身的時候就麻煩了。但是,傳動過程中的機械曠量就導(dǎo)致了輕微跑焦。只是,一般來說廠家都會將這一點點輕微跑焦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圍內(nèi)。不過,時間比較久的老鏡頭就不好說了。

 

鏡頭驅(qū)動的本質(zhì)是互相通知。


機身說:你還沒合焦。
鏡頭說:那我再轉(zhuǎn)一點,往哪里轉(zhuǎn)?
機身說:往左
鏡頭說:速度呢?
機身說:低速
鏡頭說:可以了嗎?
機身說:再來一點
鏡頭說:可以了嗎?
機身說:可以了。

 

  這種對話一秒鐘多少次呢?松下告訴我們,一般來說是一秒鐘120M個對話,高級的是一秒鐘240M個對話。一個完整的對話至少包含:可以了嗎?往哪轉(zhuǎn)?速度呢?你認為轉(zhuǎn)多少弧度?跑焦就出現(xiàn)在“可以了嗎?”的答復(fù)上。

 

  如果鏡頭或者機身其中一個是抵擋貨,很可能機身給的答復(fù)就是“勉強就這樣吧。”如果鏡頭或者機身都是高檔貨,基本很可能給的答復(fù)是“尼瑪,老子是牛機+牛頭,小樣再給我轉(zhuǎn)一點!”好了,所以,鏡頭驅(qū)動AF的時候如果發(fā)生跑焦一般來說是機身的問題。因為鏡頭只是執(zhí)行者,機身才是判斷者。唯一鏡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是:馬達的精度下降了。我發(fā)現(xiàn)我又說了好多廢話。但是上述廢話還是有用的。

 

  從K3時代開始,賓得的對焦精度是能滿足需要的。已經(jīng)完全不是K5時代的賓得了。我手上的最大光圈鏡頭是*551.4,是機身驅(qū)動。對焦精度在我手上的K1上表現(xiàn)是還不錯。
換句話說,我沒注意到跑焦。

 

  OK,對焦說了這么多,總結(jié)如下:賓得的K1的對焦是相對于K3、K3II、645Z來說有改善,尤其是追焦的表現(xiàn)改善較大。相對于K5時代是有本質(zhì)改進的。但是相對于其他的廠家,尤其是nikon,還是略有不如。如果非要定位,那我認為K1的對焦在所有全幅機器里面算中流。

 

 

官方微博:@全影網(wǎng)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機上獲取最新鮮資訊嗎?添加全影網(wǎng)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責(zé)聲明:

本站部分內(nèi)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網(wǎng)絡(luò),僅供大家學(xué)習(xí)和交流,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權(quán)、著作權(quán)、肖像權(quán)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0536-8337192),我們會立即審核并處理。

我要評論

當(dāng)前已有loading...個參與
驗證碼: 驗證碼,看不清楚?請點擊刷新驗證碼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職

婚紗攝影

人才網(wǎng)X 關(guān)閉

掃描訪問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