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影樓攝影 >攝影技巧 >小景風光怎么拍?這 4 種方法要記牢

攝影技巧 小景風光怎么拍?這 4 種方法要記牢

文章來源:周以   我要投稿  
攝影教程

在上期的《小景風光是什么,為啥大師們都愛拍》中,我們?yōu)槟榻B了什么是小景風光以及小景風光的獨特優(yōu)勢。

今天要為您帶來的,是小景風光的具體拍攝技法與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1. 化繁為簡

我們在拍攝時,會在取景上下一番大工夫,以盡量避開干擾畫面的雜亂元素,再在后期環(huán)節(jié)通過各種手段減少、弱化多余的元素。

然而,有的拍攝場景實在是太亂,無論你怎么煞費苦心取景構圖找角度,或者后期花費大量時間來修圖,都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在遇到這類情況時,不妨退一步思考,是否可以通過變換焦距、拉近畫面、仔細觀察選取一個巧妙的局部,實現(xiàn)化繁為簡。

下邊這張《冰雪奇緣》,就是一個好例子:

這張照片攝于北喀斯喀特國家公園。我的原本的計劃是拍攝著名的貝克雪山秋景,但天公不作美,霧氣太濃,計劃落空。

但正所謂峰回路轉(zhuǎn),我們在半山腰上偶然地發(fā)現(xiàn)了一小片冰川,而在冰川下意外藏匿了一個不及一人高的雪洞(紅圈處)。

看到這小雪洞,我的腦海中頓時浮現(xiàn)出一張大師級作品,Marc Adamus 拍攝的《The Deep Blue》:

《The Deep Blue》,作者 Marc Adamus

于是,我興沖沖地撲進雪洞,想拍一張中國版的《The Deep Blue》。

然而,與幻想中的夢幻場景截然不同,小雪洞的地上樹枝叢生、亂石滿地,洞壁也附著了斑斑駁駁的污泥,那是相當?shù)嘏K亂差……

花費了數(shù)小時進行清理打掃,并絞盡腦汁地取景構圖,終于拍出了下面這張全景構圖作品,與 Marc Adamus 的作品差的太遠:

經(jīng)過數(shù)小時的打掃,還是很亂

既然沒法拍好大景,我換了個思路,裝上 70-200mm 的長焦頭,開始考慮拍攝雪洞局部細節(jié)的可能性。

由于長焦的視角和肉眼視角有明顯區(qū)別,我個人的習慣是端著相機通過取景器觀察、搜索值得一拍的局部,這樣更有效。

這個場景的局部取景,我的思路主要包含以下 3 點:

光線:表現(xiàn)洞外陽光滲透進洞內(nèi)所展示的晶瑩剔透;

層次:選取洞壁層疊豐富、走向規(guī)律的部分;

簡潔干凈:盡可能將瑕疵多的洞壁部分排除出構圖。

最終在一番仔細搜索、嘗試和思考后,我最終拍出了這張《冰雪奇緣》。

得益于小景化繁為簡的思路,我在一個非理想的雪洞場景中獲得一張視角獨特、個性鮮明、難以復制的作品。

2. 排列規(guī)律

在機緣巧合之下,大自然會創(chuàng)造出一些具有特定排列規(guī)律的點、線、面組合。著眼于表達這種規(guī)律性的排列,是小景風光的常見套路之一。

聽著好像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難度主要集中在如何從紛亂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這些排列規(guī)律,并用鏡頭把它們合適地表達出來。

我們先來看一個實例吧,攝于美國亞利桑州波浪谷的《紅與白》:

《紅與白》

在信息爆炸的網(wǎng)絡時代,美國亞利桑州的波浪谷對廣大攝友來說可謂眼熟能詳。它的攝影作品,可能已經(jīng)讓人審美疲勞。

而這張《紅與白》,卻有可能讓你眼前一亮,甚至會感慨 “這居然是波浪谷?”“波浪谷居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在大部分人眼里,波浪谷的最佳拍攝時間是中午,由直射陽光勾勒出巖石的自然紋理,來強化 “波浪” 的感覺:

“正! 的波浪谷正午照片

而《紅與白》攝于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天空一片慘白,整個波浪谷的能見度非常低,根本沒有直射陽光。

由于巖壁的垂直角度,雪并不能長時間附著,在降雪停歇的間隙,隨著巖壁上雪逐漸掉落,巖石的紋理竟被殘雪清晰地勾勒出來;而這種奇妙的狀態(tài)僅僅維持了兩三分鐘,剩余的雪就都掉落到了地上。

拍攝這張照片的思路很明確,就是尋找紋理線條最清晰、走向最有規(guī)律的那個局部。

由上面的分析圖可以看到近、中、遠三塊巖壁將畫面分割成了三個三角形的局部,而每個局部的紋理線條都有自己整齊的走向。

為了純粹地強調(diào)線條、簡化畫面,在取景時要多加注意,盡量減少天空的入鏡,同時也只包含了少部分純白的地面。

后期的調(diào)整仍舊遵循突出線條的整體思路,簡單增強了紅色的飽和度與亮度、增強了整體對比使紅白更加分明,利用色彩的區(qū)分進一步刻畫了線條。

不光是線條,點的排列同樣也可以構成精彩的小景作品。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攝于北喀斯喀特國家公園雪山的《點石成金》:

《點石成金》

每年秋天雪山上的金松都會展現(xiàn)最有生命力的顏色和姿態(tài)。

照片拍攝的時間其實早已過了日出前后的黃金半小時——那個早晨是萬里無云的 “光板天”,導致預想的日出拍攝一無所獲。

而當太陽升至比較高的某個位置時,我觀察到遠處垂直崖壁上稀稀疏疏的金松恰好會被側(cè)光點亮:

我頓時找到了拍攝小景的機會,開始用長焦在崖壁上尋找具有明顯排列規(guī)律的金松陣列。嘗試了幾個局部后,最終找到了上圖這種簡潔的排列。

后期的思路也類似,通過增強冷暖色和明暗的對比來突出高光的 “點” 排列,弱化背景崖壁的陰影區(qū)。

有了點和線,自然少不了面的排列。我們再來看一個拍攝實例,極影 AX 攝影師潘瑋浩的作品《Puzzle》:

《Puzzle》

這張照片巧妙結(jié)合了火山表面的自然花紋與由地形造成的局部積雪。兩種顏色、兩種明暗的圖案相互交錯,再配合星星點點穿插其中的樹木,完美詮釋了排列規(guī)律的小景風光拍攝手法。

要想合理運用這一技法,關鍵在于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存在的,混雜在其他景物之中的點、線、面的規(guī)律排列。

在徒步、踩點、拍攝過程中,放慢步伐、留意周圍的大小景觀、培養(yǎng)對局部光線的敏感度都能增加捕捉到此類場景的機會;相反,那些事先給自己預定好拍攝目標,到了現(xiàn)場就直奔主題的攝影愛好者,往往容易錯失發(fā)現(xiàn)這些排列規(guī)律的機會。

火山河小景

在拍攝過程中,多多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觀察吧。即使不考慮 “能不能出片” 的事兒,這么做也能增加旅途的樂趣,對吧?

3. 強化質(zhì)感

之前說過,小景風光的魅力之一在于對景物細節(jié)、質(zhì)感的出眾表現(xiàn)力。而要想強化景物的質(zhì)感,這兩個因素很重要:

明暗:在特定方向的光線照射下,景物表面的細小凹陷、凸起、層疊會被陰影和高光區(qū)分開,這種明暗對比能很自然地增強立體感;

色彩:巖石表面由于成分不同而形成的多彩花紋、植物枝葉因為受光不同形成的顏色漸變——色彩的變化也暗示了質(zhì)感的變化。

我們來看兩個例子,攝于猶他州蘑菇石林的《彩色惡土》,和攝于內(nèi)華達州火焰谷州立公園的《瘋狂山丘》吧:

《彩色惡土》
《瘋狂山丘》

《彩色惡土》和《瘋狂山丘》展現(xiàn)的分別是土地和巖層的質(zhì)感。它們的拍攝有很多共同之處:

兩者都利用了日落后最柔和的散射光——比起強烈的直射光,散射光對質(zhì)感的體現(xiàn)更有幫助;兩者都同時結(jié)合了明暗和色彩來展現(xiàn)出巖層的片狀層疊和惡土的干燥開裂。

然而,兩張照片的拍攝角度卻不太相同!恫噬珢和痢凡捎玫氖菄栏褚饬x的平面拍攝,即鏡頭與畫面垂直,畫面中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焦平面。

這是體現(xiàn)小景質(zhì)感最常用的方法,好處是重點突出,畸變小,壞處是對被攝物體表面結(jié)構比較挑剔。比方說,這樣的景物就不適合平面拍攝:

上圖的龜裂土地,雖然有密集的紋理,但表面的顆粒感不強,起伏不大,龜裂紋也不夠深,平面拍攝時很難通過用光來強化質(zhì)感;

而《彩色惡土》的成功得益于有起伏較為強烈、特征較為明顯的裂紋元素,以及紅白相間的色彩烘托,得以克服平面拍攝的這一弊端。

《瘋狂山丘》則是典型的非平面拍攝,即鏡頭與被攝表面并不垂直。非平面拍攝在尋找拍攝位置、角度的時候要密切關注光的方向和柔和程度,來創(chuàng)造最和諧的光影立體效果。

非平面拍攝的優(yōu)勢,是能很輕易地創(chuàng)造出強烈的光影對比和顯著的立體感:

非平面拍攝的難點則是景深不夠,容易導致畫面中的邊角部分脫焦;如果脫焦的邊角在不容易注意到的暗部還問題不大,如果是在高光、高飽和區(qū)域則干擾視線、成為敗筆。

拍攝中要注意經(jīng)常通過 LCD 放大照片、仔細檢查各部分清晰狀況。使用較小的光圈配合三腳架的輔助大部分情況下能解決景深問題,但少數(shù)極端情況則還需要配合使用多張景深疊加的技術。

當明暗和色彩條件都不理想的時候,也未必就無法表現(xiàn)質(zhì)感。以這張華盛頓州富蘭克林瀑布的《剛?cè)岵窞槔?/p>

《剛?cè)岵?/figcaption>

這張照片拍攝于一個冬季的陰天,既沒有理想的光線,整個場景也都被單調(diào)的藍調(diào)籠罩。

然而,通過流水長曝光下的絲滑和瀑布冰柱冰針的 “對比”,卻能凸顯出兩者截然不同的質(zhì)感。

舉這個例子意在啟發(fā)讀者,攝影并無公式可言,卻可以充滿奇思妙想,小景風光更是如此。

4. 制造氛圍

氛圍也稱意境,是一種說不清、摸不著但又能確實感覺得到的東西。它往往來自攝影師在拍攝環(huán)境中的情緒和感受,通過照片的渲染來傳遞給觀者。

氛圍小景靈活多樣,云、霧、霜、露、雪等多種天氣條件都是表現(xiàn)氛圍的絕佳素材。

這張照片想表達的氛圍,您感受到了嗎?

氛圍小景在構圖上也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可以包含標志性的景觀,也可以沒有明確的視覺中心。

只要畫面的整體效果能夠恰當展現(xiàn)一種明確的氛圍,那么作品的目的就達到了。

來看個例子吧,攝于北密歇根州某不知名小湖邊上的《夢中之湖》:

《夢中之湖》

拍攝這張照片時,四周十分安靜,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沒有一絲風的靜止湖面,將對岸各種顏色楓樹朦朦朧朧的倒影呈現(xiàn)其中。

這張照片的最終效果,準確地反映了當時身在此中的感覺——靜謐、空靈。而達到這個效果除了天時、地利外,也需要通過一些主觀的加工。

這里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后期顏色的調(diào)整。通過整體色調(diào)向 “青藍” 方向的調(diào)整,以及將樹木的紅、黃、橙、綠單獨向相應的嫩色系、亮色系調(diào)整,用類似人像中 “小清新” 的調(diào)色思路營造了一種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的感覺。

和《夢中之湖》的靜謐、空靈不同,下邊這張攝于猶他州布萊斯國家公園的《飛雪連天》,則著重于表達冷暖交替的感覺:

《飛雪連天》

在一個零下二十五度的冬日早晨,寒風夾雜著雪花陣陣呼嘯,我腳踏雪釘在日出前就瑟瑟發(fā)抖地守在了拍攝點,嘴里啃著硬邦邦的餅干。

然而僅僅十幾分鐘后,太陽越過地平線,用第一屢陽光親吻在石筍上時,仿佛將整個沉睡的石林喚醒,仿佛將寒意驅(qū)趕得一干二凈。

“飛雪連天” 的構圖中并沒有一兩個主宰畫面的石筍,而是主要通過光感、遠景的朦朧感、冷暖色調(diào)對比來反映現(xiàn)場的氣氛。

氛圍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說前兩個實例表現(xiàn)的意境都比較安詳、和諧,那么下邊這張《排山倒!穭t體現(xiàn)了壓抑、凝重感。

《排山倒!

位于華盛頓州的舒克桑山相當受攝影師們的歡迎,許多山地大景就是在這拍出來的。但《排山倒!穮s并沒有包含舒克桑山任何標志性、特征性的景觀,而只是用 200mm 長焦拉近截取了側(cè)峰上的一個小坡。

然而真正烘托整個場景氛圍的既不是小坡本身,也不是坡上稀散的松樹和草地,而是有如排山倒海之勢俯沖下來的云霧。

這張照片通過特定天氣條件、目的明確的構圖和后期的暗調(diào)、低飽和處理的配合,成功營造出了整體氛圍。

我們在其他拍攝環(huán)境中也應當遵循這個思路:先有想法,再結(jié)合拍攝環(huán)境調(diào)整構圖,并通過后期處理來強化這一氛圍。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nèi)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 極影 AdventureX 授權發(fā)布)

官方微博:@全影網(wǎng)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機上獲取最新鮮資訊嗎?添加全影網(wǎng)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nèi)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網(wǎng)絡,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權、著作權、肖像權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我們(0536-8337192),我們會立即審核并處理。

我要評論

當前已有loading...個參與
驗證碼: 驗證碼,看不清楚?請點擊刷新驗證碼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職

婚紗攝影

人才網(wǎng)X 關閉

掃描訪問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