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影樓管理 >管理思想史中的“微量元素”

管理思想史中的“微量元素”

文章來源:錢刁固   我要投稿  
影樓策劃人們最熟悉的營養(yǎng)物質,莫過于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日常飲食中,常常會聽到某食品蛋白質豐富、某食品脂肪過高等等說法。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營養(yǎng)知識的普及,人們開始進一步談論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談論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談論多糖在人體的轉化與代謝,還加上了對維生素的新認知,但是,除非專業(yè)人士,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討論微量元素。烏托邦理想,就相當于管理思想中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與生命活力緊密關聯,烏托邦理想也與管理思想緊密關聯。缺少烏托邦理想,管理思想就可能失去創(chuàng)造力,更有可能失去道德準則。人們往往熱議價值觀問題,但卻往往忽視價值觀的背后必須要有“不言而喻的真理”支撐。這種“不言而喻的真理”是一種超驗正義,很少,無法證明,卻不可缺失。就像人體缺少了微量元素可能生病一樣,不是缺鐵導致貧血,就是缺銅致使免疫力下降,還有一些微量元素的作用說不清道不明,而“渾身不得勁”的狀態(tài)往往與其有關。最明顯的是無法進行實證的良心,良心是人之所以區(qū)別于禽獸的基本要素,但是,沒有管理思想 的管理者,很可能在實惠面前發(fā)出“良心多少錢一斤”的感嘆。固然,傳統(tǒng)儒學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煉,可以修成經驗型的道義;通過知行合一的致良知的反省,可以修成超驗型的靈明。但世界上能夠“破心中賊”的人只是少數圣賢,大眾行為的正當性,總需要一些想象中的東西來衡量。人們之所以敬佩康德的道德律條,是因為他的管理思想來自仰望星空。

  傳統(tǒng)儒學的經驗性和“實用理性”,使其在確立普通人的超驗信仰方面存在某種不足,所以,不語“怪力亂神”的儒學,卻要以“神道設教”方式保持常人心中的正義,而且要用各種“證明”方式使其虛擬經驗化,對于大眾來說,需要以神道設教形成的敬畏來保證其行為的正當性,一旦有非義行為就會“天打五雷轟”。對于學者來說,“天下為公”的超驗正義會使他們的行為能夠擔當起天下道義,避免他們墮入俗儒、陋儒的陷阱。由此來看,烏托邦理想,是人類超越動物性的途徑之一。

  有些人覺得,管理思想中要排除一切幻想。這不能說是錯誤,但會失去超驗的標尺!抖Y運》所確立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但“禮義以為紀”的小康是可望也可及的。盡管《禮運》不滿于小康,但只有期望大同,才可實現小康,如果期望小康,就可能只會落到亂世。這就是俗語所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管理中所謂的管理思想,事業(yè)的神圣化,工作的道義化,實際上都多少帶有烏托邦性質。沒有了烏托邦的超驗標尺,事業(yè)就會墜落為糊口,工作就會墜落為混飯。

  孫中山一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并不用嚴密地論證潮流的內涵是什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反抗清朝、反抗北洋的因素,起碼能牢牢掌握住道義的旗幟。后來的“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可以使舉國上下如癡如狂,“喝令三山五岳開道”。眼下的傳銷術,某些培訓大師的諄諄教誨,都具有這種喚醒幻想的效果。烏托邦理想具有極大的激勵性。而烏托邦的超驗性,決定了這種激勵的善惡在事前無法證實,只能在事后根據結果判斷。所以,這就帶來了一個管理思想悖論:只有對烏托邦理想保持足夠的警惕,才能使這一理想不至于脫軌由善入惡;而沒有了對烏托邦理想的激情和崇拜,其激勵作用又會大大降低。中國古代儒學,對《禮運》大同的疏離,恰恰是悖論中的持中;而近代以來的社會變革中,則出現了忽左忽右的波動。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波動是從文革十年到改革開放的轉型,這次轉型在思想上是以真理標準的討論開端的。實踐標準的確立,使中國告別了政治烏托邦。在學術意義上,實踐標準正是對超驗的否定,從而回歸到“實用理性”。然而,徹底告別烏托邦,一切付諸實踐檢驗,理想主義破滅后的“悶聲發(fā)大財”,有意無意地排除了道義的衡量尺度,又把社會帶到叢林地帶。因此,梳理管理思想史上的大同理想演變,可以為當今如何看待烏托邦理想提供參照。

  沒有康德的仰望星空,人類將會失去神圣。但是,如果世上人人都是康德,那么被腳下的坑坑洼洼絆倒的人就會不計其數。人體健康不可缺少微量元素,但微量元素也不能大量提供。缺少它會生病甚至死亡,但吃多了則會中毒。研究管理思想史,需要跳出烏托邦是補藥還是毒藥的對立思維,尋找它的適當地位。當然,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大同思想是超驗的,而微量元素是可檢驗的,但是正如老子要把不可言說的“道”硬要說出來一樣,這一比喻庶幾近之。

  不妨以衡器為例。價值觀需要定盤星。古代的衡器——秤,就是公平的象征,其基準單位為斤。從秦漢起,一斤就等于十六兩。老式桿秤上,可以看到從定盤星向外的十六顆星星閃閃發(fā)亮。關于為什么采用十六進位,民間廣泛流傳的傳說是:古代發(fā)明秤的人(有人說是范蠡)最初受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的啟發(fā),采用十三兩制。但發(fā)現有些商人缺斤少兩,發(fā)昧心財,且以商求富和農耕求富的難易程度有明顯差別,有違公義,于是,他又給秤上按照福祿壽三星的傳說增添三兩,把一斤變成了十六兩,以此告誡商人:短一兩失福,短二兩缺祿,短三兩折壽。衡器上的刻度承載了對公正的美好期望。這種無法驗證的傳說,所體現的正是一種烏托邦精神。大同理想在管理思想史上的意義,不妨從這一角度來探求。企業(yè)管理

官方微博:@全影網 https://weibo.com/7192com

官方微信:想在手機上獲取最新鮮資訊嗎?添加全影網官方微信:www7192com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權、著作權、肖像權的內容,請聯系我們(0536-8337192),我們會立即審核并處理。

關鍵詞: 思想史 微量元素

我要評論

當前已有loading...個參與
驗證碼: 驗證碼,看不清楚?請點擊刷新驗證碼

名企招聘

人才求職

婚紗攝影

人才網X 關閉

掃描訪問手機版